【学术报告】“奇异”矮星系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5-01-11
浏览次数:0
主 讲 人 :王凯翔
活动时间:01月11日09时00分
地 点 :理科群二号楼A302
讲座内容:
作为光度最低,且数量最多的一类星系,矮星系在研究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演化历史、暗物质分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天文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极端性质的星系,如超致密矮星系(ultra-compact dwarf galaxies, UCDs)和超弥散星系(ultra-diffuse galaxies,UDGs)等。许多超致密矮星系半径小于50光年,模糊了传统意义上星团和星系的分界线,是宇宙中恒星密度最大的一类天体系统。而恒星密度很低,极为黯淡的超弥散星系则是另一类极端。少数超弥散星系还被观测证实缺乏暗物质。这些性质极端的特殊星系对现有的星系形成和演化理论提出了不少挑战。超致密矮星系究竟是星系还是星团?我们该如何破解它们的起源之谜?本次报告将回顾这些星系的发现过程和性质特点,介绍近年来利用深度巡天数据挖掘它们物理起源的最新成果,深入探讨这些“奇异”矮星系中蕴含的星系演化故事。
主讲人介绍:
王凯翔,2024年在北京大学天文学系获得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利用地面和空间大型望远镜观测,研究近邻星系团中矮星系和星团的演化。2023年在《Nature》发文全景揭示超致密矮星系的演化过程。高山滑雪运动员,8KRAW Premier签约摄影师、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特许摄影师。